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市)区人大 >>博爱县

河南《人大建设》丨“联商督促”接续联动 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发布时间:2025-07-16


      近年,博爱县人大常委会以全省“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为契机,依据“联商督促”有关要求,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年度民生实事、代表建议、营商环境及热点问题开展代表活动,努力推动“联商督促”环环相扣、接续联动,代表履职成效不断增强。

      多方“联”,夯实代表履职基础。一是分级“联”站点。按照“1+9+N”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布局,将省市县乡720名四级代表联进不同的联络站点。1个县级中心站联系驻博爱的36名省、市人大代表,协调解决群众提出的需县级层面解决的问题;9个乡镇(街道)联络站负责联系辖区内县级人大代表,协调解决乡镇(街道)层面的问题;联络点重点联系村干部身份的人大代表,协调解决村级层面的问题;代表工作室重点联系相关行业人大代表,如教育、医疗、农业等,协调解决行业内部问题。二是重点“联”部门。将36名省、市人大代表分别联系一个县直单位,根据需要邀请公、检、法、司“四长”进站面对面协商解决问题。将信访局、城管局、教育局等18个与民生问题关联紧密的部门分配到9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参与每月代表主题活动日活动。三是多方“联”群众 。各联络站均聘请村委会干部、退休职工、学校教师等热心人士为民情联络员,规定每月进站参加一次代表主题活动,通报社情民意,参与协商共同解决问题。选民进站。按照“双联系”要求,每个代表联系3-5名选民,每周一次的代表接待日,值班代表邀请其联系的选民进站面对面沟通、交流,结合各自领域提出意见建议。

      规范“商”,丰富代表履职内容。按照331模式开展民主协商。一是规范3方主体 ,明确“谁来协商”。协商县人大职权的监督、任免、重大事项决定、代表选举等大事,由县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组成;协商群众身边小事由乡镇(街道)人大、人大代表、责任方组成。二是规范3个流程 ,明确“如何协商”。由县人大常委会或各乡镇(街道)人大主席团(工委)牵头,按照“协商前、中、后3步议事”进行协商。三是规范1个全链条监督 ,明确“协商结果”。一是将协商前、中、后情况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公示栏、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公示,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链条。二是提升监督专业性,遴选18名综合素质高、议政能力强的代表担任民主监督员,使民主监督切合部门单位业务、切合社会实际。如,按照331民主协商模式,南道村争取体育项目资金,将废弃荒地改造成标准足球场。

      专题“督”,提升代表履职成效。一是“全方位”监督。将民生实事、代表建议等监督事项列入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组织代表按照“一月一联系”“一季一督查”“半年一报告+询问”“全年一评议”总体安排,综合运用专项审议、集中视察、满意度测评等形式进行监督,形成“年初定选题、年中督进度、年终问效果”的闭环监督工作链。二是“全覆盖”监督。重点监督工作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按照常委会县级领导数组建若干个代表工作组。监督工作从每年人代会后开始至12月,分启动对接、项目监督、项目评议三个阶段进行。各工作组要熟悉项目实施方案,与责任单位进行对接,加强对项目程序合规、时序进度、要素保障、质量水平、安全生产、群众满意以及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等方面的监督检查。三是“全动员”监督。依靠人大代表,结合专家、群众开展全动员监督,划分教育、卫生、交通等8大领域,组建8个专业监督组,由县人大相关委室牵头,组织各基层站点(室),推荐老党员、老教师、土专家、种养能手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参与,形成“专工委+专业代表+专家人才”的联动监督模式,让“内行人”监督“专业事”。如,针对城市窨井设施改造等易反弹问题的民生实事,今年4月城建代表组3次现场查看,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此类问题得以很好解决。

      精准“促”,延伸代表履职触角。一是促发展。依托教育、农业、企业、文旅等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工作室,充分发挥代表专业水平和行业特性。组织行业代表探索“调研+座谈+建议”模式, 让人大代表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更有针对性。二是促民生。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征集群众身边亟需解决的问题,组织人大代表评判筛选,以闭会期间代表建议的方式解决一批民生“微实事”,定期将民生“微实事”事项办理结果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三是促基层治理。开展代表进网格工作,通过“网格+代表”模式,增强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力量。大屯村联络点组织代表参与做好接待群众来访,宣传法律法规、村务公开等工作;清化镇和谐社区依托“倾话民声”等载体,让人大代表一同参与到基层矛盾调解,使代表与群众走得更近、联系更紧。

作者:刘娟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