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人大要闻

《人大建设》刊发丨“站点吹哨、部门报到”:打造民主实践的博爱样板


发布时间:2025-05-0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2024年以来,博爱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建立深化“站点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模式,打造人大搭台、多方参与、代表监督的基层民主实践县域样板,探索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一条新路径。


搭建平台,倾听民声“吹响哨”


      近年,博爱县人大常委会按照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和焦作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人大代表联络站点的“联、商、督、促”四大功能定位,通过"1+9+N"布局,着力打造县、乡、村三级联络平台,形成全覆盖的社情民意收集网,让联络站真正发挥“前哨站”的实践功能。

      ——平台建设标准化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好桥梁、好阵地、好场所、好平台”标准,持续拓展代表联络站功能。通过“1+9+N”布局,对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示范点创建进行全面提升:1,即高标准建设县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设在县人民公园内,融合基层人大立法联系点、代表茶室、代表书屋、代表工作室等多种功能,是博爱县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展示窗口和主要活动平台。9,即9个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或人口密集的村(社区)。N,即若干个人大代表联络点和人大代表工作室,设在工厂、村委会、学校等处。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覆盖县、乡、村的三级代表联络站点室32个。

      一一站点管理规范化

      全面实行人大代表联络站动态管理,积极探索“五个一”工作机制,即每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安排一次坐班接待、进行一次入户走访、开展一次调研视察、参加一次志愿活动,做到月初有提示、月中有督办、月末见成效。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学习、履职登记、意见反馈处理等相关制度。通过建章立制,在全县上下形成代表进站履职规范化、处理群众建议规范化、日常运行管理规范化的工作格局。

      一一接待群众常态化

      按照“人大代表主题活动日”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在每月15日轮流接待人大代表,组织代表在每月25日开展集中接待群众、入户走访等联系活动,倾听群众的好声音。设立人大代表小组微信工作群,并将代表小组二维码张贴至各村室的醒目位置,开展“码上亮身份、码上提建议”行动,实现“好事快提、好事快办”,群众可以通过手机扫码进入代表小组微信工作群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实现反映问题“全时空““零距离”。

      一一突出特色品牌化

      指导各代表联络站根据“一乡一品、突出特色”的要求,打造各自的基层民主实践品牌。目前,博爱县已形成许良镇人大的"14611"、清化镇街道的“倾话民生"、孝敬镇的“田间地头话民生"、金城乡的“金意粮言”等基层人大工作品牌。2024年以来,9个乡镇、街道先后解决了修路、用水、灌溉等群众身边的热点问题30多个,让百姓切身体验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身边。


多方联动,商议民情“部门到”


      为了确保群众提出的问题更快、更有效地得到解决,博爱县人大常委会在组织代表“固定进站”的基础上,创新实施“精准进站”模式,根据群众诉求和区域问题的集中度,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进站,实现多方联动,共同商议、推动问题解决。

      ——“四长”和负责人进站

      以制度规范强化人大监督,助推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推动解决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代表联络站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每一季度汇总一次,根据需要,邀请公、检、法、司"四长"进站面对面协商解决。将县信访局、县城管局、县教体局等18个与民生问题关联紧密的部门分配到各人大代表联络站,参与每月的代表主题活动日活动,其余38家县直部门根据需要适时进站面对面解决问题。

      2024年,为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聚集村大新庄的美丽乡村建设,依据省人大代表马卫国的提议,许良镇人大代表联络站邀请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的相关负责人进站,经多次协商,争取到财政项目资金和少数民族发展资全400多万元,对主要街道进行了绿化、亮化、美化,同时完成19条背街小巷的硬化工程,受到群众一致点赞。

      ——民生实事办理部门进站

      从2022年开始,博爱县开展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试点工作。2024年9月,县乡两级全面启动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10月,县政府和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广泛征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定期督查进度。在县乡人代会上,共票决出民生实事项目30多项,涉及教育、医疗、养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博爱县民生实事项目监督检查方案》,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对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视察,针对存在的问题邀请部门负责人进站向人大代表和群众说明情况。

      ——代表建议承办单位进站

      每年3月,召开人大代表建议集中交办会。会后,各代表联络站根据代表所提建议情况,邀请建议承办单位的“一把手”进站介绍建议办理计划和措施等情况。针对王华等10名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增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建议》,清化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县住建局负责人进站,与人大代表、群众代表面对面共商解决之策。截至目前,已建成铭源公馆、体育馆、新华园、综合办公楼等公共服务领域充电桩46个,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电动汽车充电难问题。


“哨”令统调,解决民忧“见实效”


      博爱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群众提出的问题为出发点,规范进站机制,常态化开展人大代表、部门负责人、群众代表三方协商活动,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用制度规范进站活动

      印发《关于组织县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主题活动的通知》,明确进站时间、地点、联系人等信息,为常态化开展进站活动提供制度保障。

      ——形成解决问题的闭环机制

      按照“群众提→站点收→分类后→吹响哨→部门到→共协商→解问题→贴公告”的闭环运行机制,汇聚多方力量,尽快解决群众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代表联络站(点、室)将群众反映的问题按照急、难、易程度进行分类整理,根据需要分别吹响“日常哨”“紧急哨”“攻坚哨”。“日常哨”——站点接到群众诉求后,10天内邀请相关部门进站;“紧急哨”——7天内相关部门进站;“攻坚哨”——要求相关部门1个月内进站。月山镇应芬人大代表工作室在解决皂角树村道路硬化、图王村修建河桥与增设路灯、下秦河河道清淤疏浚等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时,均通过"吹哨"机制邀请相关职能部门进站与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协商,及时解决了问题。

      ——精心组织开展全程指导

      由县人大常委会或各乡镇人大主席团、街道人大工委牵头,组织进站人大代表做好部门报到前后的相关工作。

      报到前:组织代表多渠道访民情、听民意,初步确定进站部门。许良镇南道村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组织代表开展调研后,建议利用体育项目资金将废弃荒地改造成标准足球场,确定县体育局、县扶贫办、镇政府相关部门进站协商。目前,南道村足球场不仅是一个足球运动基地,而且成了村民休闲健身的场所,每年带来上万元的村集体收入。

      报到后:利用代表联络站(点、室),召开人大代表、职能部门、涉事群众等多方协商议事会,确保各方面充分发表意见,切实推动解决问题。磨头镇大屯村人大代表联络点通过邀请职能部门与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面对面协商,将村北杂草丛生的涝河改造成莲藕飘香、碧水荡漾的景观河,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2024年以来,博爱县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室)已接待群众500多人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站70人次,通过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实现每个环节都有群众参与和代表监督,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丰富内涵,持续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刘娟秀

责任编辑:邵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