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4.8人大视窗
创刊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人心,从今天起,本报推出《人大视窗》专刊。专刊主要反映我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依法履职的生动实践,展示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的履职风采,交流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经验做法,推动全市各级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贡献人大力量。敬请关注。
走,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启动实施“青春闪耀扶贫路”青年党员定期驻村实践锻炼活动见闻
3月31日上午,修武县七贤镇孙窑村村委大院内热闹非凡,原来是焦作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娘家人”来了。他们带着组织的托付和人民的期望,为村里送来10万元扶贫发展资金,还在留言板上纷纷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通过“一周蹲点、一件实事、一个建议、一篇感悟”,誓让孙窑村脱贫致富,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当天的活动,标志着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青春闪耀扶贫路”青年党员定期驻村实践锻炼活动启动。从今年4月起,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创新帮扶举措,科级及以下全体党员每人每周驻村五天四夜,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在社会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确保孙窑村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孙窑村是省定贫困村,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该村党支部书记秦记山向记者介绍,从2016年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对该村实施帮扶以来,已捐资34万元,为孙窑村文化活动中心配备了文化娱乐设施,实施了村内绿化、主干道墙体美化工程,帮助孙窑村修建了通往西山的简易跨河生产路,整修和敷设了灌溉管道,办了很多实事好事,村民都亲切地称呼人大机关干部是孙窑村的“娘家人”。
今年,该村准备实施五大项目建设,总投资383万元。包括协调资金78万元,修通孙窑村向南到马村区土门掌村1290米的出村路,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协调资金31万元,为孙窑村打一眼250米深的灌溉机井,解决群众浇地难的问题;协调资金166万元,实施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包括农产品展示厅、多媒体教室在内的乡村旅游服务中心;利用发展集体经济试点项目资金50万元,建设战地医院、备战洞,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打造“党建+旅游”综合体;利用上级资金58万元,建设网红书店,打造孙窑村新地标、新景观。
“目前,孙窑村‘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已基本解决,但群众的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个别脱贫户因病难以从事重体力劳动,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出贫困线不多,还有的脱贫户突发重病,多亏了国家的医疗托底救助才没有因病返贫。”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驻孙窑村第一书记李高锋表示,下一步,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提前发现并识别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时刻关注贫困群众的就业、医疗、教育等基本生活需求,确保群众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弱有所扶;坚持外部帮扶与群众主体相结合,强化勤劳致富导向,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今年是脱贫攻坚年,考虑到今年孙窑村项目多,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再次拿出10万元,帮助孙窑村完善乡村旅游、道路硬化等项目的配套和辅助设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葛探宇在活动启动仪式上嘱咐帮扶干部,积极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条件,确保所有项目早评审、早规划、早建设,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为孙窑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气象。当前,孙窑村继续发挥比较优势,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产业和项目,选择长久、稳定、可靠的致富门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先走一步、创造经验、结出成果。
引导群众有序参与立法
市人大常委会设立6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和2个立法基地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上获悉,市人大常委会将设立6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和2个立法基地。这是我市保障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有效途径,也是健全市人大常委会向下级人大征询立法意见机制的一项创新举措,将促进我市“以良法促善治”,使立法工作更好反映人民意愿、更接地气。
市人大常委会将温县赵堡镇、解放区焦北街道、修武县七贤镇孙窑村、山阳区定和街道丰收社区、修武县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河南怀川种业有限责任公司6个单位设立为基层立法联系点;将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市律师协会设立为立法基地。
据了解,这6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和2个立法基地兼顾不同地域、行业和层次,体现了代表性和基层性相结合的原则。下一步,在法工委的指导下,基层立法联系点将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到立法工作中来,包括对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法规草案提出建议,根据地方立法工作需要,派员参加座谈会、论证会,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等,真正成为立法工作联系基层群众的直通车,使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每部地方性法规都能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人大战“疫”党旗红 奏响小区“三部曲”
近日,博爱县清化镇线材厂一号院的居民代表将一面印有“守护群众抗疫情,关爱群众解民忧”的锦旗送到博爱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对机关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小区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
据了解,博爱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分包的线材厂一号院建于1985年,基础设施严重老化,住户情况复杂。针对小区无主管单位、无物业管理、无人防物防的“三无”现状,博爱县人大常委会16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让党旗始终飘扬在疫情防控一线,谱写了精准排查、组建队伍、治理楼院的“三部曲”。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摸底排查期间,该县人大常委会党员统一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分组包楼道,开展地毯式排查,摸清了小区户数、人数,绘制出小区住户详细信息摸底表。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坚强堡垒。为做好群防群治、联防联控,机关党支部帮助小区组建了临时党支部、议事会、志愿者三支队伍,并制定了相关制度。针对小区脏、乱、差情况,机关党员组织、帮助清理了小区储藏室房顶积攒了20多年的垃圾,修好了废弃十几年的小区大门、楼道灯……党员一心为民的种种举动,使小区居民深受感动和鼓舞,有4人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如今的线材厂一号院,楼道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整齐,志愿者帮扶老人,邻里关系和睦融洽,“三无”小区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派文明和谐景象。
图片新闻
3月24日,温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党支部党员干部走出机关,到脱贫攻坚结对帮扶村番田镇段村,开展共建清洁绿色家园,共享文明健康生活“手拉手”主题党日活动。图为党员干部在段村的一所空心院内种下树苗,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尚,努力营造共创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徐 欣 摄